在剛剛結束的瑞士全民投票中,瑞士否決了最低工資動議,原本可以擁有最高“最低工資” 的瑞士,卻放棄了這個“殊榮”。 每小時22瑞郎,每周工作42小時,每月4000瑞郎(約28000人民幣),這是工會組織提出的最低工資,多掙錢難道不是好事?然而瑞士公民卻以76.3%的絕大多數反對票,否決了該項動議。
2014年5月18日瑞士就四項動議進行全民投票,除了最低工資遭反對之外,購買新戰斗機的提案也沒有受到國民的接納。投票之后,這兩項動議的結果引起了很大反響。
瑞士不要最低工資
瑞士公民對最低工資這一動議的反對幾乎是異口同聲,甚至于2011、2013年在本州內贊同引進最低工資的納沙泰爾、日內瓦和沃州公民也投了反對票。瓦萊州反對的呼聲也很強烈。瑞士幾乎一半的州,反對票的比例超過80%,最高的是內阿彭策爾,上、下瓦爾德州和施維茨州反對票達86%,相比之下,巴塞爾州似乎最能接納最低工資,但是反對票也達62.5%。
倡議最低工資的工會組織和左派人士旨在:減少貧困、減少男女工資差異、對抗工資傾銷。如果該動議被通過,受益的將是330'000人,其中三分之二為女性。
而反對者則指出,4000瑞郎的最低工資,將在國際上創紀錄;贊同者則表示,瑞士不僅是高工資國家,也是高消費國家。
瑞士雇主聯盟強調,盲目地規定最低工資,會造成失業并逼迫企業將生產線外遷。如果職位減少,那些低收入人群會失去就業機會。
右翼黨派和經濟界對這一投票結果感到滿意,瑞士經濟部長約翰·施耐德-阿曼(Johann Schneider-Ammann)表示:“聯盟對這一明確的態度表示肯定,這對于瑞士‘工作-思考-金融中心’的形象、對于瑞士的勞工市場都非常有利,并為活躍的勞資合作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標志。”如果該動議被通過,將意味著裁員,尤其是瑞士邊遠地區的企業。
與經濟部長持相同態度的自由民主黨派(FDP)國民院議員Ruedi Noser說,這一結果為工會上了一課,瑞士國民不希望國家過問勞資協作,他認為這是對工會的一記響亮耳光:這樣一個重要的話題,只得到了這么少的支持,工會應該反思。
基督民主黨(CVP)主席Christophe Darbellay說,這是一個理智的投票,“動議發起者的初衷是想保護那些‘弱者’”,但是工會和左翼現在應該醒悟,瑞士是一個注重勞工權益的國家。
瑞士經濟聯盟economiesuisse通過這個投票結果看到,瑞士公民不希望國家插手勞工市場的事。瑞士工業聯盟Swissmem、瑞士建筑聯盟、酒店業聯盟都很滿意這一投票結果。瑞士農民協會和蔬菜生產商也松了一口氣,因為最低工資會為他們造成附加開支,這會威脅到瑞士本地農民的生存。
買不成戰斗機,都是毛勒的“錯”
國防部長烏力·毛勒(Ueli Maurer)購買瑞典鷹獅戰斗機的計劃遭到人民的否決,對此,瑞士法語區媒體不約而同地將原因歸結于毛勒本人,認為其在宣傳戰中的表現欠佳。
沃州的《24小時報》(24 heures) 認為國防部長對待嚴肅的文件的態度過于隨意,“論調變得像換鞋一樣快”,無法讓人信服。該報同時指出,國防部的整體工作需要進行全面調整。
日內瓦《時報》(Le Temps)評論文章寫道,宣傳不力是一方面,而與此同時,投票的結果還表達出選民對人民黨聯邦委員毛勒個人的不滿情緒:在2月9日人民黨反對大規模移民動議得到通過后,瑞士選民這一次終于抓住機會,對人民黨“過于簡單化”的政治主張說了聲“不”。
除了國防部長毛勒的因素之外,瑞士法語區媒體還提到全國政治大環境起到的作用。
弗里堡《自由報》(La Liberté)提到,這一投票結果和瑞士的政治氣氛緊密相連,上次全民投票中對“反對大規模移民”說“不”的各州,在本次戰斗機投票中也說了“不”,這并非巧合。“向人民黨陣營投顆‘小炸彈’,這對瑞士選民來說是種小樂趣。”
《時報》稱,戰斗機購買計劃遭拒,反映出瑞士人民很有安全感,可其實,瑞士的保護傘來自其他歐洲鄰國和北約軍事體系。該報指出,只有加入歐洲整體防御體系,鷹獅戰斗機計劃才能發揮出作用。毛勒從未提及過這點,因為他個人對此就十分抵觸。
同瑞士法語媒體尖銳的批評聲相比,德語區媒體更多地表現出對瑞士軍隊前途的關注。
《新蘇黎世報》(Neue Zürcher Zeitung)評論道,戰斗機議案的失敗不僅大大削弱了瑞士空軍, 而且對整個瑞士軍隊都是重大打擊。該報預計,從今以后,瑞士軍事上的大額投資都將受到反復地權衡和討論。
伯爾尼《聯邦報》(Der Bund)的態度卻大相徑庭,其評論文章樂觀地認為,瑞士人民對軍隊的忠實絲毫不會減弱,瑞士軍隊在深深扎根于人民。此次投票的失敗,正是瑞士軍隊重新定義“新型威脅”的好時機:比如,可以將未來的工作重點更多地放在網絡戰爭上。
國際反應
瑞士的投票又一次在國際上引起關注,尤其是有關“世界最高最低工資”更是在國際媒體中受到“津津樂道”。 特別是在最近也在討論這個話題的德國,更是備受關注。
《法蘭克福匯報》(FAZ)投票后的第二天(2014年5月19日)在網頁上寫道:“并不是最低工資的數額,而是僵化的系統-各行業和地區之間毫無差別,遭到國民的反對。”
《世界報》(Die Welt)將其形容為“民粹主義”,刊登了一篇題為“瑞士人做出了正確決定”的文章,他們寫道:“瑞士人接受了專家的建議”。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也做出了反應,他們這樣寫道:瑞士人不把低工資當問題,起碼不把它當作國家能解決的問題,他們也提及了瑞士22瑞郎(約合24.4美金)每小時的最低工資,比美國的10.10美金高出許多。
對鷹獅戰斗機的否決,主要對瑞典生產商Saab產生了很大影響,《南德在線》(Süddeutsche Online)這樣寫道:“瑞典Saab集團失去了一筆軍隊生意”,并引述了瑞典軍隊專家Siemon Wezeman的話:瑞士的訂單非常可觀,這筆損失是無以彌補的。
《法蘭克福匯報》警告說,不要將反對購買戰斗機與反對軍隊等同起來,這一投票顯示,在維護主權的時候,與軍隊活動相比,瑞士更擔憂經濟基地形象受到威脅。
有關最低工資和戰斗機兩項投票結果也出現在很多其他知名的頁面上,如《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衛報》(The Guardian)等,尤其是歐洲的報刊雜志。其他投票動議,比如關于戀童癖動議的報道也偶有提及。
中國的反應
中國媒體尤其對最低工資的投票結果顯示出興趣。和訊網這樣報道:18日,瑞士舉行最低時薪公投,最新計票顯示,將最低時薪提高到22瑞士法郎的提案,被選民否決。由此,澳大利亞仍然雄踞世界上最低時薪最高國家的榜首,每小時16.88美元。
“這顯示,瑞士人普遍擔憂最低月薪的規定會養懶,導致失業率飆升,否決了這個‘高薪養懶’的福利提案。”
《北京晚報》報道,瑞士18日公投表決,是否要設立最低工資標準。提案中的最低工資比美國高出兩倍多,堪稱“全球最高”,引發全球媒體關注。但計票結果顯示提案遭否決。
原文改編自:http://www.swissinfo.ch/chi/index.html
|